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_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_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蜜桃AV_女女女女BBBBBB毛片在线

Industry Watch

北國咨觀點

關于推進北京高精尖產業與北三縣協同布局的對策建議

發布日期:2023-02-11

來源:北京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編者按】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第七個年頭,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河北省廊坊市的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以下簡稱“北三縣”)與北京空間緊鄰、聯系緊密,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本文依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大廠、三河、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以及廊坊和北三縣相關規劃,總結北三縣產業協同所具備的條件,分析北京市高精尖產業與北三縣協同布局的必要性和意義,提出深入推進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
 京津冀協同發展七年來,北京市帶頭做減法,推動非首都功能向相鄰省份疏解,對內緩解壓力、向外釋放動力,協同發展取得一定成效。根據《北京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十四五”期間,北京將筑牢以實體經濟為根基的高精尖經濟結構,塑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北京智造”和“北京服務”。面對新形勢,靠單一項目帶動,面廣點多碎片化的發展路徑將不可持續,應以高精尖產業協同布局為抓手,實現高質量區域協同發展。

一、北三縣產業協同基礎條件

(一)北三縣基本情況

        北三縣土地面積1268平方公里,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4.4億元。其中,三河市土地面積634平方公里,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4.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3.7:26.7:69.6,戶籍人口74.74萬人;大廠縣土地面積176平方公里,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4.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9:14.7:82.4,總人口13.4萬人;香河縣土地面積458平方公里,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8.7:23.7:67.6,常住人口37.8萬人。總體來說,近年來北三縣發展較快,經濟地位不斷凸顯,已成為廊坊市重要的經濟板塊,在河北省縣域經濟排名中位于前列,整體發展水平已與通州區發展程度接近。


圖1 2016年-2019年北三縣和通州區地區生產總值比較(單位:億元)

(二)產業發展現狀

        (1)具備良好工業基礎。2020年,北三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3家,占廊坊市的22.9%,實現營業收入713.8億元。其中,三河市126家,實現營業收入517.8億元;大廠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5家,實現營業收入108.8億元;香河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2家,實現營業收入87.3億元。

        (2)主導產業特色鮮明。目前,北三縣在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三河市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以休閑旅游、現代物流、健康養生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以特色種植、食品加工等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大廠縣現代服務業、創意文化產業和休閑、觀光旅游三大主導產業加速發展。香河縣圍繞“中國家具之都”等特色產業發展定位,改造提升印刷包裝、家具等傳統產業,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3)產業園區帶動作用突出。北三縣擁有省級以上園區4個,分別為三河燕郊高新區(規劃面積1531公頃)、三河經開區(規劃面積524.08公頃)、大廠高新區(規劃面積1639.29公頃)、香河經開區(規劃面積1543.41公頃),其中,燕郊高新區為國家級開發區。目前,北三縣園區已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燕郊高新區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0.7億元,工業總產值339.6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138.44億元,園區形成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以休閑旅游、現代物流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三河經開區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11.6億元,園區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3D打印、節能環保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現代服務業、都市食品產業。大廠高新區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39.9億元,園區圍繞影視文創、智能制造、都市食品等重點產業,打造了若干具有規模的特色園區。香河經開區形成機器人產業港、電商綜合產業園兩大新型產業集群。

(三)產業協同成效初顯

        (1)北三縣承接北京產業轉移成效明顯。近年來,北三縣主要以大廠高新區、三河經開區、燕郊高新區等產業園區為主要載體,積極承接北京疏解產業,涉及文化創意、科技創新、裝備制造等領域。北京市與北三縣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產業項目33個(2019年21個、2020年12個),投資額為102.8億元,一批汽車零部件、機械裝備、智能制造項目簽約落地。

        (2)搭建創新平臺有效承接北京研發成果落地轉化。北三縣通過組建科技創新聯盟,加強與北京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聯系,全力培育扶持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建設,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生物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投融資交流平臺、中小企業技術轉移服務平臺等平臺載體以及孵化器和中小型科技創業園,通過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優勢,吸引京津企業、創新團隊入駐,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并不斷創新孵化模式,提高孵化器運營機構的服務能力。目前三河市共有科創園27個(投入使用19個),總建筑面積310萬平米,各類載體入駐科技型企業734家(60.5%來自北京,吸納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27家)。

        (3)初步建成一批優質產業承接平臺。北三縣瞄準北京高端產業轉移和產業鏈延伸,持續提升平臺承接能力。三河市引導現代服務產業基地、百世金谷、精工園、天山工業園等現有十余家“區中園”強化特色化發展,打造承接北京高端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大廠縣持續推進園區四項改革,著力提升高新區承載能力,重點打造大廠數字經濟總部商務區、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承接平臺。香河瞄準北京中心城區高端制造、公共服務、商貿物流等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機器人產業港、愛晚國家養老示范基地、京津冀汽車零部件交易中心、新橋影視基地等10余個產業承接基地。

二、與北三縣協同布局的必要性及意義

(一)有利于改善北京高精尖產業配套水平
 “十四五”期間,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將進入加速發展期。根據《北京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到2025年,高精尖產業占北京GDP比重將達到30%;制造業增加值比重回升至13%以上,力爭達到15%。然而,長期以來制約北京產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因素是津冀的產業鏈配套支撐能力不足。例如,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北京重點發展的產業,無論是技術成果轉化還是產業升級改造,長期因津冀地區缺乏上下游配套,造成很多項目無法在津冀落地,導致北京不少企業只能將業務向珠三角、長三角、成渝等區域轉移。以小米科技公司為例,僅有不到10%的產業鏈環節在京津冀地區實現配套。若能以北三縣作為產業協同重點區域,加強北京與北三縣的產業跨區域協同布局,將有利于提升北京高精尖產業溢出效應,延長產業鏈條、縮短配套半徑,真正搞活產業鏈經濟,突顯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張力。

(二)有利于克服以往區域協同碎片化問題
         京津冀協同,表面上是“兩市一省”的協同,實際上是兩個直轄市與河北省11個地級市乃至141個縣級行政單元的協同發展問題。以河北為例,以往全省多地無論是否符合發展定位、有無配套條件,均積極對接北京疏解項目,如在河北僅發展生物醫藥和裝備制造的產業園區就多達二十家以上,這分散了北京產業疏解資源,造成了產業協同的碎片化。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2017年河北共承接北京產業轉移項目675個,除唐山、滄州和衡水項目較為集中外,其余地級市項目分布均較為分散。此外,河北不同產業領域的項目由于缺乏引導,沒有選擇特定區域集中落地,未能形成轉移項目的聚集效應,如裝備制造領域承接項目共182個,在全省各地級市均有分布。若以北三縣為重點協同區域,將有利于選擇高精尖特定領域,打造質量和規模在全國范圍均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見圖2)


圖2 2014年-2017年河北承接北京產業轉移項目分布

(三)有利于就近打造環京區域協同新典范
 不同于以往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更不同于早期的首鋼搬遷等傳統方式的區域協同,以高精尖產業為主導的區域協同離不開科技創新,離不開頂尖科研人才和頂級的高校資源。而擁有廣闊發展空間和產業環境的環京區域,為北京產業創新和科技研發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可成為今后高精尖產業外溢的首選地。三河、大廠、香河、固安、涿州、保定、高碑店等地產業協同創新能力已愈加明顯,尤其是北三縣,緊鄰北京城市副中心,連貫京津冀,目前正規劃建設一條北京外延到當地的地鐵線,諸多區位交通優勢利于吸引企業聚集,有條件成為環京產業轉移的“第一梯隊”。以三河為例,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冶金總局一局、有研總院二部、中電科53所等30余家中直單位入駐,目前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該地投資興業,匯聚國內外700余個項目(其中來自北京的項目有200余個),投資總規模超過1500億元。

(四)有利于實現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
 根據上位規劃定位的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要發揮對北三縣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提出,要充分發揮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北三縣協同發展,打造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但是,從產業發展現狀看,當前通州區產業規模小、能級低,輻射帶動能力弱。2020年,通州區地區生產總值僅占北京的3.1%,遠低于首都功能核心區占全市比重(22.2%),尚不具備經濟規模優勢;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2020年,通州區三次產業結構為1.18:37.22:61.60,第三產業比重已超過第二產業,但遠低于北京市中心城區水平,產業轉型步伐滯后于區域功能定位轉變。通州區當前的經濟發展現狀,不僅與城市副中心發展定位要求不匹配,也難以形成對北三縣的輻射帶動作用。若以北三縣作為北京高精尖產業協同布局的重點區域,增強北京全市對北三縣的產業外溢作用,既有利于克服近期通州區對北三縣的輻射動力不足問題,更有利于通州區與周邊區域構建經濟聯系,構建區域間產業分工協作關系,增強城市副中心經濟發展動力,實現城市副中心和北三縣的同步提升。

(五)有利于拓展高精尖產業發展腹地空間
 在全市層面,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要求,今后北京將突出減量發展,壓縮生產空間規模,到2035年,城鄉產業用地占城鄉建設用地比重由目前的27%下降到20%以內。在城市副中心層面,根據《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城市副中心及通州區產業用地規模將大幅壓縮,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產業用地規模將由24平方公里減少到15-17平方公里,通州區產業用地規模將由90.75平方公里減少到55平方公里。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副中心的建設,亟需在更大空間尺度、特別是周邊區域統籌和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北三縣與北京市、特別是通州區毗鄰,以北三縣為重點,將有效拓展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空間和通州區建設城市副中心的腹地空間,緩解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空間不足的約束。

三、對策建議

(一)增強產業賦能,推進產業鏈跨區域延伸布局
 根據北三縣在資源稟賦、經濟發展基礎、產業集聚形態等方面的特征差異,加強創新鏈、產業鏈分工協作與細分領域差異化發展,按照北京市重點布局前沿技術研發環節、科技創新與服務的高端環節和北三縣重點布局中試孵化環節、制造環節和配套服務環節的協同分工要求,以龍頭企業帶動為牽引,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節能環保等領域的企業,鼓勵其在北三縣延鏈補鏈、增設子公司分公司,推進研發成果、配套項目在北三縣落地。通過引導產業按照不同細分領域、產業鏈環節在三河、大廠、香河錯位發展,逐步形成若干跨區域優勢產業鏈、特色創新鏈,打造若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精尖產業集群。

(二)增強科創賦能,提升北三縣整體發展水平
 發揮北京企業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優勢,立足北三縣產業升級改造的市場需求,以工業互聯網為重點應用方向,支持北京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開展智能制造診斷評估,推動當地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鼓勵北京企業搭建京津冀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為北三縣企業提供技術咨詢、診斷評估、產品研發、試驗檢測等領域的數字化、網絡化服務。另外,發揮北京在節能環保領域的優勢,以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為重點應用方向,支持北京企業參與北三縣企業節能技改、綠色工廠建設,以及城市生態環境治理。

(三)增強園區賦能,夯實兩地產業協同承載平臺夯實兩地
 發揮開發區產業承載主體地位的優勢,以園區產業協同為重點,鼓勵北京各類開發區、產業基地與北三縣開發區對接,采用園區技術成果轉化應用、產業鏈耦合、運營模式復制等方式,共同打造一批產業協同承載平臺。進一步增強北京產業園區運營品牌的輸出,鼓勵中關村發展集團、首創集團等北京產業園區運營企業盤活北三縣開發區存量空間資源,以閑置土地、廠房、辦公樓宇等存量資源為依托,建設一批科技企業加速器、中試研發中心、龍頭企業獨棟辦公樓、特色化專業園區,提高北三縣存量產業資源的承載能力和集約利用水平。

(四)增強組織賦能,培育區域協同新動力
 區域協同涉及面廣,利益關系復雜,而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社會組織作為本行業全體企業的共同利益代表,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在推進區域協同過程中優勢明顯。如京津冀協同發展商會聯盟、京津冀協同創新聯盟、京津冀技術轉移協同創新聯盟、生物醫藥行業協會等在促進京津冀產業之間良性互動和共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今后區域協同過程中,應進一步發揮社會組織在促進北京和北三縣產業差異化、互補式以及創新驅動發展方面的作用,通過完善產業聯盟制度體系,放大協同效應,以社會組織為切入點深化北京與北三縣產業協同,促進兩地資源要素合理流動。

(五)增強服務賦能,優化北三縣營商環境

        一是針對已在北三縣布局落地的北京企業,加大調研力度,摸底企業異地布局過程中在營商環境、要素保障、生活配套等方面的困難,會同北三縣有關部門制定相應解決方案。例如,針對企業反映的醫保報銷問題,建議推動北京與北三縣“社保互通”,逐步提高北三縣城鄉居民醫保報銷比例和養老保險、低保標準。二是進一步調研并解答有意向轉移到北三縣發展的北京企業在手續辦理、適用政策范圍、市場監管主體等方面的疑問。例如,針對企業反映的手續辦理問題,建議簡化審批流程,特別是對于協同發展重點項目,在具備必要前置條件下參照“一會三函”先行啟動。三是在簡流程、優服務、降成本、強監管等方面,加強北京營商環境經驗做法在北三縣的復制推廣,強化政務服務能力的經驗輸出,保障企業所處的營商環境不因經營地變化而下降,以增強北京企業跨區布局的信心。

(六)增強政策賦能,編織區域協同保障網

        一是在組織協調方面,北京有關方面應加強與河北省、廊坊市相關政府部門的有效對接,牽頭建立發改、經信、財政、人社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北京與北三縣產業協同專項小組,負責解決產業協同過程中的重大問題。二是進一步拓展資質互認范圍。針對京冀兩地在企業資質認證、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建筑施工資質互認、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審批、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方面執行的國家標準不同,且不互通互認的問題,建議京冀兩地從省級層面協調相關部門,擴大京冀區域內各類資質互認范圍并優先在北三縣試點。如凡經北京科技部門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轉移到北三縣后其資質仍有效,無需向河北省科技廳申請重新認定。三是北京市與河北省共同設立北三縣與城市副中心協同發展重大項目統籌基金,重點支持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重大跨區域項目建設。四是延伸北京產業政策覆蓋范圍,如申請將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政策優先向北三縣產業園區覆蓋,還可以加強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對接,爭取國家層面政策性資金和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的支持。

主要作者:

劉紀艷 北京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區域發展事業部咨詢工程師(投資)

陳元良 北京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區域發展事業部咨詢師

 

 

更多資訊

400-6610-910